钱山漾遗址位于湖州城南7公里钱山漾东岸南头的百廿亩村,这一带是太湖流域的冲积平原,漾面东西宽约1公里,南北长约3公里。遗址原是原始社会晚期的一个村落,距今4700多年,属良渚文化。
早在30年代,慎微之先生首先发现并有著述发表。建国后,省、地、市文物部门作过多次考察。1956年春,作了一次全面调查,在河水干涸的浅滩上采集石器数千件。1956年3月和1958年3月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会同浙江省博物馆,进行了两次科学发掘。出土了陶瓷的鼎、罐、碗、壶、盆、豆、钵以及纺轮、网坠、制陶拍子;石质的刀、耘田器、锛、斧、镞、凿、犁、钻、戈以及砺石。出土的还有骨器、玉器、稻谷、芝麻、蚕豆、甜瓜、酸枣、毛桃、花生等植物种子、竹编织物、草编织物、丝麻织品和木梁、千部等大批新石器晚期的遗物。这些出土文物,说明湖州是世界上最早的“稻乡”之一,以种稻为主,兼营园圃作业,农业生产水平已经相当发达。
遗址中出土了原始社会时代的残绢片和丝线,为我国迄今最早发现的丝织品,残绢片采用平纹织法,其经密、纬密每厘米各是四十根。遗址中,还出土了麻布片、麻绳等纺织品,说明当时太湖流域丝麻织品和养蚕、桑苎种植,已经相当发达。为我国蚕丝、麻纺织品最早的发祥地之一。 遗址还出土了木桨,证明当时已有原始的木船或竹筏。出土的石、陶瓷制成网坠、骨制的鱼标、丝线或亭麻线编织成的渔网,说明已经有了多种捕鱼工具。湖州先民当时已过着“饭稻羹鱼”的生活。当然,那时仍有一定的狩猎、采集活动。 遗址中,还出土了二百多件竹编器物,有箩、筐、席、竹绳等。竹子被广泛用于人们的生活、耕种、纺织、 捕鱼(竹制“倒梢”捕鱼器)等诸方面,乃是我国竹器编织技术史上的重大贡献。
这个遗址距今四千七百多年左右,属于良渚文化,相当于黄河流域的河南龙山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时期,它填补了原先几乎一片空白的湖州原始文化的历史。